编者按聚创配资
调解,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东方之花”,是我国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促进和谐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特推出“调解·止争”融媒体栏目,记录法官分析案情、探究矛盾起源、用情用心化解纠纷全过程,展现人民法院如何通过调解这一工作方法定分止争,真正实现案结事了。敬请关注。
拿到变更后的营业执照时,刘先生的手微微发颤——父亲经营多年的家常菜馆,总算能在自己手里继续开下去了。而就在不久前,他和兄弟姐妹还为这家店的继承问题争执不下,连手续该往哪儿递都摸不着头绪。
2025年7月15日,《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其中第二十七条明确:个体工商户经营者死亡的,其继承人可以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经营者或者注销该个体工商户。这条新规,成了刘先生一家解开困境的关键。可真要落地时,难题却一个个冒了出来。
未留遗嘱:五兄妹的“传家店”之争
刘先生的父亲生前把心思都花在这家家常菜馆上,灶台边的调料罐摆得整整齐齐,墙上还挂着老顾客送的“地道风味”锦旗。可如今,这满是烟火气的店,却让兄弟姐妹五人犯了难。
“我一直帮着爸打理,爸去世之后也是我一直在干,该我接着干!”刘先生急得嗓门都高了些。
“凭啥就你干?这店也有我们的份!”妹妹的话里带着委屈。
刘先生的父亲走得突然,没留下半句关于菜馆继承的话。为此,刘先生与兄弟姐妹吵了好几回,亲戚从中劝和也没用。最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聚创配资,找到北京市西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员李玮通过电话了解争议具体情况。
调解员翻出刚施行的《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规定》,一条一条念给兄弟姐妹五人听:“你们都是合法继承人,只要商量好谁来当继任经营者,就能去办变更。”
这话让吵红脸的兄弟姐妹安静下来。又经过两回调解,大家终于松了口——同意让一直帮父亲经营餐馆的刘先生接手,其他人自愿放弃经营权。
调解员李玮组织刘先生兄妹进行调解。
可刚达成一致,新的难题又找上门。刘先生拿着调解协议去办手续,天桥街道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这种多继承人的情况,调解协议得有法院的司法确认才行。”
三方联动:跨部门的“加急办”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先锋同行”专项电话,联系到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巡回法官赵海,法官也坦言:“这是新规实施后首例,咱们得一起琢磨怎么弄。”
于是聚创配资,西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西城区法院、天桥街道市场监管所三方凑到一起,桌上摊着新规条文和调解协议,你一言我一语地捋流程。
“法院这边,得明确司法确认的材料清单,不能让当事人多跑一趟。”赵海先开了口,边说边在纸上记,“身份证明、调解协议、人事档案……这些都得列清楚。”
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接着说:“我们这边要审核变更材料,最好能和法院同步对接,免得材料来回递。”
调解员也补充:“我再跟刘先生兄妹确认一遍,确保没人反悔,省得后续出岔子。”
说干就干。市场监管所给刘先生列了份“一次性告知清单”,缺的材料一项项标得明明白白;调解员隔天就给五兄妹打了电话,确认每个人都认可调解结果;法院则开辟了绿色通道,收到材料后当天就安排了司法确认。
那天,刘先生抱着一摞材料跑到法院,赵海特意在办公室等他:“材料齐了,确认没问题的话,今天就能出文书。”
法官赵海为刘先生出具司法确认书。
看到法官递来的司法确认书,刘先生悬了半个多月的心,终于落了地。
新规落地:老菜馆的“新传承”
拿着法院的司法确认书,刘先生再去市场监管所时,手续办得格外顺利。
工作人员笑着递给他新的营业执照:“您这可是咱们区新规实施后,首例多部门联动办成的继承人申请变更经营者,以后再有人来办,就有先例可循了。”
刘先生把新执照挂在老菜馆最显眼的地方,和父亲留下的“地道风味”锦旗并排。
“惠民政策不能卡在‘最后一公里’。”赵海说,“新规出台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如何让规定落地,如何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好政策带来的便利。”
本起案例作为新规实施后北京西城区的首例实践案例,通过司法、行政与调解组织的高效联动,协同解决了个体工商户经营权继承纠纷,有效降低了群众办事的制度性成本,使得“子承父业、牌子不换、生意不断”成为可能,更让老手艺、老味道得以传承。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策划:何江 张伟刚 刘曼 柳杰
记者:熊媛媛 | 通讯员:王苏姣 田婧
编辑:熊媛媛
永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